堍推bot

瞎写的

看了《无问西东》,唯一的感慨就是:“多少年没发自内心地流泪了。”




故事由三条故事线穿插组成:




第一代的主人公沈光耀,一个富家子弟,广东人。沈母希望他好好享受生活,寻找快乐。但作为一个爱国青年,他被一个美国军官的话感动:“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,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、正义、无畏与同情。”因此瞒着母亲参军。他常常会开着飞机到一个村子去给他们投放食物,他也因此被当地的孩子称为“晃晃叔叔”。但沈先生却在一次与日军的战斗中以自杀性袭击牺牲。这一故事线的最后,沈光耀的两个朋友——一对双胞胎兄弟,也决定去参军。离开前,二人对沈母说:“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,而是整个国家都危亡了,我们要去当兵。”






第二代的主人公是王敏佳、陈鹏、李想。他们三个同为有出息的知识分子。某日,三人偶然遇见他们的师母刘淑芬殴打自己的中学语文老师。因此王敏佳与李想一同写了一封信举报刘淑芬,被发现后王敏佳顾及李想的前途而一人揽下所有责任,被殴打至垂死,只有陈鹏来找她,并帮助毁容的她假死逃至自己从小长大的村子,为安慰她讲述了“晃晃叔叔”的故事。随后一个人踏上了去荒漠进行核试验的路。李想得知王敏佳的“死讯”忏悔不已,陈鹏对他说:“逝者已矣,生者如斯。对以后的人好吧。”






第三代的主人公张果果是一个奶粉公司的职员,通过窃取自己上司的想法而在另一家公司获得极高职位。本来准备救助一个产下四胞胎产妇的贫穷家庭,却因惧怕他们的过度索取而停止了与那家人的联系。后来他父母给他讲了“李叔叔”的故事:在雪山之上,夫妇二人与李叔叔三人掉了队,父亲受了伤,李叔叔独自寻找救援,把食物留给了他们。在把三人情况告诉救援人员后,倒地牺牲。他说的最后一句话:“逝者已矣,生者如斯。”张果果被触动,回过头去找到那家人,并决定救助他们到底。






“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,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。”


说实话,电影很深奥。也许以我个人目前所知,并不能了解得很透彻。就自己的感受,我只能浅谈几点:




1,善意的传递。


传递是一个接受到给予的过程,是一个人由索求者到施舍者的转变。无论你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,给予黑暗的人以光明,给予迷路的人以方向,给予崩溃的人以生的希望,就能收获一份感谢与尊敬。如果你是一个乞丐,你把自己唯一的面包给了垂死的弃儿,你的背影也一样高大。




2,国家的存亡。


过于这个话题,我知道有些人会嘲笑:“自己还没做好关心国家做什么?”对于国家这个问题本身,就不必论个人还是群体了。国家的存亡又关乎战争与民生。“今饿俘遍地,哀鸿遍野,儿怎敢言累。”沈先生用的是“怎敢”而不是“怎能”。我觉得,那种不可言喻的爱国情怀,就此体现。爱国,不只是嘴上说说,而是一种行动,一种信仰。是勇士们在战场上的奋勇拼搏换来了现在的和平。但在不远的一些国家,仍战火纷飞。懂得珍惜是我们对革命烈士最好的回报。不知道诸位有没有这种感受:每每听到“华夏”“中国”这种词,心胸中便涌起一种极想流泪的感动与悲怆。




3,真实与活着。


“什么是真实?你看到什么,听到什么,做什么,和谁在一起,都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。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。对于我,真实是什么、活着是什么,我并不能清晰地说出来。但遇到这个问题,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:清晨,下着雪。穿着并不是很厚的军大衣坐在海边看日出。亦或是在一个静好的午后,沐浴阳光,等待着太阳的落山。对于我,这就是真实和活着。我总想,不同的时候、人总会有不同的想法。好比我小时候,一根棒棒糖就是真实,丰盛的晚餐也很真实;明天写作业就是活着,看书汲取知识就是活着。忙碌让我忘记了真实、活着的真正意义。我平静下来,好好地思索这个问题,最终得出上方的结论。我想,“无论你身在哪里,都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。”




“愿你在被打击时,记起你的珍贵,抵抗恶意。愿你在迷茫时,坚信你的珍贵。爱你所爱、行你所行。听从你心,无问西东。”










以上纯属个人见解。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2019.2.7
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苏祭酒.

评论

热度(13)